Metro Daily – 認識透明質酸
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或糖醛酸,是人體皮膚組織內的成分之一。它在 1934 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眼科教授美亞(Meyer)從牛眼的玻璃體分離出來。隨後被發現廣泛地存在於真皮層、黏液組織、結締組織及眼球之晶狀體內,並有着高度的吸水能力。由於這物質是從玻璃體(Hyaloid)提取出的透明膠狀糖醛酸(Uronic Acid),美亞教授為它取了「hyaluronic acid」這名字。
透明質酸可助皮膚儲存多點水分及增加皮膚容積。幼兒的皮膚內含較多透明質酸,所以看起來較有彈性和柔軟,但隨着年齡增加,透明質酸會慢慢流失,故老化了的皮膚會失去原有的彈性、水分和光澤,並開始出現皺紋。
在 1997 年,美國 FDA 批准了把透明質酸注射應用在退化性關節炎上,減少疼痛。後來,有些透明質酸更被做成聚合體(polymer),加強了分子間鍵結(cross-link)的持久性、不容水性和黏稠性,搖身一變成為人體皮膚組織的填充劑,注射在皺摺或臉部希望豐潤的位置,以達致減淡靜態紋及修飾臉形的效果,並成為美容醫學的新寵。
Metro Daily – 治療鬼剃頭
鬼剃頭(Alopecia Areata)又稱「圓禿」,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主要患於年輕人身上,早於《黃帝內經》便有「髮脫」的病名。清乾隆四年寫成的《醫宗金鑒》解釋此病為「此證毛髮幹焦,成片脫落,皮紅光亮,俗名鬼剃頭」。
鬼剃頭的成因,相信是自身免疫系統出了問題,體內的T淋巴細胞不斷攻擊自己頭髮的毛囊,形成局部性脫髮。有些人則是因生活及工作壓力過大才開始出現病徵。患者的頭髮多在短時間內脫落,脫髮部位通常呈橢圓形,初時通常是一塊或數塊較小的頭皮範圍受到影響,嚴重者,甚至可以令全部頭髮脫落。此病亦可造成鬍鬚、眉毛、甚至陰毛脫落。
鬼剃頭和常見的男士型脫髮(又名「地中海」)治療方法不同,兩者不能混為一談。治療鬼剃頭,可用能抑制免疫的藥物,如外敷或在頭皮上注入類固醇,嚴重者則有機會要口服類固醇及環孢素等。及早求醫,治療效果也愈好。而在治療時能放鬆心情,減少壓力,也能加速病患復元。
Metro Daily – 早打疫苗預防子宮頸癌
子宮頸癌在香港女性最常患的癌症中位列第十,70%的子宮頸癌及25%異常子宮頸病變都是因人類乳頭瘤病毒(Human Papilloma Virus) HPV-16和HPV-18引起,而受HPV病毒感染的風險會隨着性伴侶數目增加而遞增,所以愈早開始性行為或愈多性伴侶均增加患癌機會。此外,吸煙、免疫能力差、少吃蔬菜、年齡漸長等都是患上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。
第一批預防子宮頸癌疫苗在2006年被FDA批准應用,有研究發現它可提供90%以上對抗HPV-16和HPV-18感染的保護。
注射此疫苗的副作用跟注射其他疫苗相近,比較常見的是注射部位的腫痛、輕微發燒、暈眩、頭痛等。疫苗在特殊群體如免疫較差的病人之效果與安全性,仍持續研究中。懷孕婦女則不應注射此疫苗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疫苗只作預防用途,並不能治療因HPV病毒引起的疾病,而且不能保護已受感染的人士,所以建議在開始性行為前便注射此疫苗,而曾有過性行為的女士則應定期進行帕氏抹片檢查。此外,使用安全套、保持單一的性伴侶、多吃蔬菜、不吸煙 ,也能減低患子宮頸癌的機會。
Metro Daily – 肉毒桿菌素Q&A
現今醫美技術雖然發達,但提醒消費者進行任何療程前,應了解清楚療程內容及相關風險,近日收到不少讀者查問些關於肉毒桿菌素應用於面部的常見問題,趁機會一次過解答。
Q:注射肉毒桿菌素會否「打上癮」?
A:肉毒桿菌素本身不會令人上癮,但因肉毒桿菌素效用一般只能維持數月(視個人體質而定),有使用者會選擇效用過後再次注射。其實只要使用者覺得再沒需要或不適用,便可停止注射。
Q:肉毒桿菌素會使臉部變得僵硬?
A:肉毒桿菌素的原理其實是放鬆肌肉,而非令其硬化,但若使用過多劑量,便有機會令肌肉被過分放鬆,以致造成不自然的面部表情。
Q:是否所有皺紋都可利用肉毒桿菌素進行改善?
A:不是。肉毒桿菌素只適用於動態紋,靜態紋則可透過注射填充劑改善。
Q:甚麼人士不適合進行肉毒桿菌素「瘦臉」?
A:懷孕、哺乳期間的女士、有慢性肌肉、神經系統疾病或對肉毒桿菌素敏感人士,均不適合,並提醒年紀較大、皮膚明顯鬆弛,以及兩頰過度凹陷的人士,也應注意使用劑量,以免效果適得其反。